近期股評及后市預測(望能從中得到你所需要的答案):
本周三大盤出現先抑后揚走勢,成交量大幅減少,這主要是大盤股縮量所致,前兩個交易日成交量放大主要集中在少數大盤股上,當日這種情況大為改觀,上漲家數遠遠多于下跌家數,題材股開始集中表現,這是一種板塊輪動的特征,也是這輪反彈行情向縱深發展的態勢。
所以,本周三的走勢,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尾盤翻紅的行情。
我們可不希望光賺指數不賺錢的指數牛市出現,正所謂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技術形態上看,今日滬指正好調整至五日均線就獲得了支撐,大盤經過兩個交易日的井噴后,連續兩個交易日在五日均線上方的震蕩屬強勢整理行情,成交量未見異常。
上檔面臨30日均線2250點的反壓,大盤正好在此位置選擇調整,整體運行態勢完全符合技術面的特征,本周二和周三前半段的走勢,屬于淘沙般的、洗去浮籌的強勢整理行情。
因此,本人認為反彈仍在進行中,大家不要太過擔憂,節前市場仍有振蕩上行的做多動能。
再說,央行9月15日宣布下調雙率,反映了在現行經濟可能出現下行的風險面前,從緊的貨幣政策有松動的可能。
我國管理高層為了應對越演越烈的國際金融危機,聯手央行紛紛出手救市。
國內管理層于18日晚間發布了“證券交易印花稅單邊征收、國資委支持央企增持或回購上市公司股份以及匯金公司將在二級市場自主購入工、中、建三行股票”三項利好。
對挽救國內投資者潰敗的信心起到重要的作用。
這種多重救市組合拳的本身,就是一個有力的托市力量,消弭了股市的下滑頹勢,起振了入市人的信心。
終于讓股市迎來一次強勁的中級反彈行情。
十一黃金周即將到來、神七發射在即,有喜歡炒短線的股民,不妨關注旅游類的航天類的股票個股,從中尋找盈利的機會。
這輪中級反彈行情,就是大盤在極度超跌后的、遇到綜合政策利好出現的上漲行情,是一個深幅超跌后的、脈沖式的反彈行情,它的持續時間短上漲速度快,就是這段行情的基本特征。
兩天的時間上漲了300多點,如要它不更換一種步伐,那是不現實的。
人在爬臺階時,每隔十幾、二十個臺階,都要緩緩腳步,何況股市?!本周二開始進行的回調整理,就是這種換換腳步的股市走勢,一俟洗去做空浮籌,股市便可重回升勢。
國慶節前,還剩兩個交易日,當這些做空動能得到釋放,股指在短期整理、回補最近一個跳空缺口后還有望重回升勢。
下一個反彈高點在2292點附近,再經過回調整理后的上漲位置將會在2441點附近,構筑一個今后震蕩整理的廂型頂部。
因此,在這種多重利好因素未有得到充分釋放之前,這輪反彈的、極度超跌恰遇利好的反彈行情,還遠未結束。
各位股民不要被短時間的股市回調所驚恐,要看到股市的中期向好。
盡管如此,一些短期炒家的期望值乃不可過高矣,要注意風險控制。
一旦這些利好措施得到初步消化,后市沒有新的利好措施出臺,大盤將會再一次轉弱走軟。
對此,各位入市人也要保持一個清晰的投資思路。
一切看起來都那么瘋狂。
久違的神話故事在中國股市重演。
上證指數在上周二突破1500點后,三天后就一躍上了1600點。
同樣是在上周,國際黃金價格輕松地突破了每盎司700美元大關,完成這一跳躍也只用了17個交易日。
在北京,一位拿著定金去買房的購房人遭到了開發商的拒絕。
理由很簡單——不賣了,等著漲價呢。
匯市,人民幣對美元價格距離8.0的心理關口只有咫尺之遙;一年期央票利率甚至已逼近2.25%的一年期存款利率水平……
問題在于,這一切可以持續多久?
“錢太多了。
所有的資金都在尋找出路。
” 法國巴黎百富勤高級經濟學家陳興動說。
市場傳言,4月份貸款增量又創下了新高,決策部門有可能出臺宏觀調控“組合拳”。
似乎風暴欲來,已經感覺得到空氣中的微微震顫。
中國式“大牛市”?
5月12日,1600點。
一周之內,超過3000億元的成交量,11%的漲幅,堆砌著這樣一個“大場面”。
大牛市似乎已經到來,那些基金公司見證了奇跡的發生。
前段時間,上投摩根在10天之內發行了60個億,最近,廣發基金4天之內發行了125億元。
資金似乎還在源源不絕地涌入股市。
深圳一家私募基金公司的老總透露,他旗下的基金資產規模增長非常迅速,最近幾乎每天都有大批資金進來。
長江證券研究部研究員劉振華估算,2006 年資本市場看得見的增量資金供給將超過1500 億元。
其中境外資金(不考慮戰略投資者)約300 億元,境內增量資金約700 億元,保險與社保資金等合計450 億元。
央行數據顯示,一季度銀行業金融機構新增貸款1.26萬億元人民幣,已達央行全年新增貸款2.5萬億元調控目標的50%,遠高于歷史水平。
市場人士預計,有大量銀行資金通過票據貼現的方式進入了股市。
從去年年底股市復蘇至今,已經上揚了50%。
根據歷史經驗,股市狂飆,大量資金會自房地產市場和債市涌入股市,從而導致房地產市場和債市失血。
但是,這一次,歷史經驗似乎失靈了。
2006年一季度,北京房價同比上漲14.8%,深圳漲了20.62%,廣州上漲14%,即使是去年因宏觀調控而一度低迷的上海房市,今年3月份房價也比2月份上漲了18.3%。
債市在過去一年中上漲了14%。
據央行統計,2005年銀行間債券市場現券交易累計成交6.01萬億元,是2004年的2.4倍。
2006年5月8、9日兩天,累計約17億元的資金流向非跨市場國債,并且拉動上證國債指數重返110點關口。
而且,資金還在向債市聚攏。
今年,三家政策性銀行國家開發銀行、進出口銀行、農業發展銀行的發債額度預計將達到8000億元。
商業銀行也將在近日討論重新返回交易所債市。
即使如此,還有大量的資金流向金市和匯市。
今年以來,差不多每天都有10億的資金進入上海黃金交易所。
五一長假后的第一個交易日,上海黃金交易所Au9995金每克收于175.58元,比五一長假前的最后一個交易日上漲11.13元/克;單日金價漲幅之大,是上海黃金交易所成立以來“前所未有”的。
5月11日國內夜市中,Au9999和Au9995兩個現貨交易品種盤中最高分別達到186.2元/克和186.5元/克,繼續刷新國內市場歷史新高。
一個資產市場的中國式“大牛市”似乎正在全線鋪開。
匯市同樣聚集著大批資金。
5月12日,銀行間外匯市場美元兌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為1:8.0082,向著8.0的關口又邁進了一步。
交易員稱,幾大做市商匯兌業務都虧損,人民幣升值越快,幅度越大,大銀行損失越多,因此大銀行都持有大量外匯頭寸,有動機托市。
5月,美元兌歐元一直在近一年來的低點徘徊,這也進一步加大了人民幣升值壓力。
不過一些交易員認為,人民幣可能在中國銀行6月上市之后,沖擊8.0的關口。
而同樣令人稱奇的是,在各個市場資金流不斷的情況下,居民儲蓄存款繼續攀高。
今年一季度,居民儲蓄存款增加了1.2萬億元。
“現在從供應上來說,根本就不缺乏資金。
從目前來看,各個市場的資金不會再像以前那樣,好幾個蓄水池,只有那么一點水,要倒來倒去。
”國元證券的一位人士說。
錢太多了
“錢太多了。
所有的資金都在尋找出路,所以多個市場而不是某個市場出現繁榮。
”巴黎百富勤中國經濟學家陳興動說,“錢多了總得有出路。
消費相對于貨幣增長和固定資產投資增長是慢的。
錢如果不能表現在消費物價指數上,必須找到投資渠道。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認為,中國當前貨幣運行的基本特征,可以歸結為流動性的泛濫。
據統計,今年一季度比去年一季度總體流動性增加了9286億元,增加幅度高達93.4%;在增加的9286億元中,貸款增加同比為45.6%。
而2005年第一季度與2004年第一季度同比,總體流動性是減少8.4%。
導致銀行資金流動性過剩的主要原因是近年來居民儲蓄存款的快速增加。
據悉,2005年,工行存款增加了6242億元,農行增加了5712億元,建行增加了5100億元。
相對應的是,這三家銀行的貸款分別增加了2050億元、2225億元和2217億元,貸款增速遠遠低于存款增速,整個銀行業面臨著資金流動性過剩的困境。
銀行為了保證利潤、解決資金過剩的問題,紛紛將資金貸出去。
陳興動指出,國內錢太多了。
所有的資金都在尋找出路。
轉來轉去所有的問題都歸結到匯率上,中國現在的匯率變成剛性了,不能大規模升值,導致中國出口很強勁,貿易盈余不能得到調整,給國際社會送去一個信號,人民幣單邊升值的預期沒有減弱,國際上保持壓力。
“這導致經常和資本項下錢都進來,外匯占款成為中國基礎貨幣增長的惟一渠道。
外匯進來后結匯成人民幣。
銀行現在又面臨壓力,由于銀行即將或者已經上市,當銀行的流動性很高的時候,就要提高存貸率,這樣就有大量的資金走向市場,經濟就活躍起來。
”他說。
銀河證券的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也表示,全世界的錢都太多了,在此情況下,一進入中國就會兌換成人民幣,從而導致中國錢多了。
統計數據顯示,一季度中國經濟的流動性指標——二、三月份的M1/M2比甚至創下了近三年來的新低。
一季度貸幣供應量M2的增長,并不是主要來自信貸,而是主要來自于外匯占款。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財金證券處處長王遠鴻說,貿易順差不是一個短期趨勢,流動性過剩也不是一個短期問題。
這個趨勢將長期存在。
“伴隨著人民幣升值過程,資產價格會有一個不斷上漲的過程。
”
他說,全球資金富裕,是全球經濟這幾年保持比較平穩發展,大量初始部門的投資機會比較少一些,大量的資金都轉移到亞洲不發達國家。
低CPI下的調控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國際金融研究室主任余維斌警告說,高度的流動性和實體經濟投資機會的相對缺乏容易使資金涌向投機領域,容易產生泡沫。
流動性過剩是對中國的利率結構、債券市場、金融體系的扭曲,大量外匯占款,央行大量發行票據,導致利率處在低水平。
在這樣的情勢下,貸款增加勢成必然。
而放款太多、貨幣投放過快必然導致通貨膨脹。
但是今年一季度,中國居民消費物價總水平僅同比上漲1.2%,比上年同期回落1.6%,3月份僅為0.8%的增幅,是2003年11月以來的最低水平。
似乎中國經濟正在一條“高增長,低通脹”的黃金發展之路上。
在我國加息 “風向標”中,消費物價指數(CPI)一直作為重要衡量指標。
但是4月份的加息卻是在消費物價指數走低的情況下作出的。
當資金大量涌入資產市場,我國房地產市場泡沫再次泛起,消費物價指數對于通貨膨脹的判斷“失靈”。
有消息稱,實際上在央行當初上報的方案中,提高存款準備金率被列入首選,但是最終,出臺的卻是力度最輕的加息。
左小蕾說,房地產扭曲得不得了,空置率那么高,一般人卻買不起。
因為投資、投機需求和居住需求是兩個不同的市場,現在滿足的是投資需求,在那個市場上,商品房空置得很多,價格還很高,而一般人的實際需求得不到滿足。
但是滿足投資的房地產市場會把整個房地產價格拉上去。
這是一個危險的苗頭。
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曾指出,消費物價指數未出現上漲,過量供應的貨幣就轉向了資產市場,使得房地產為首的資產市場過熱。
目前,股市、債市、房市等資產市場受到熱捧,出現井噴行情,似乎宏觀經濟正在面臨這樣“沒有溫度的高燒”。
一些分析人士認為,日本上世紀八十年代出現的“泡沫幽靈”似乎正在中國徘徊。
日元升值以后,日本出口發生了困難,于是就采用擴張性貨幣政策,貨幣大量超發,之后日本經濟一直處于繁榮狀態,物價指數未有變化,但是房地產、股票和期貨等資產價格急劇上升,這最終導致1990年日本經濟崩盤。
此后日本經歷了一個失去的10年。
中國經濟似乎正處在一個誰也看不懂的迷局中。
一位國家統計局的人士說, 4、5月份的經濟數據很關鍵。
因為1、2月份的數據是合并統計的,其中還有春節因素,同時,由于一季度占全年投資的比重比較低,單純看一季度,很難看出趨勢。
根據慣例,國家發改委每季度向國務院提交一份宏觀調控的政策建議。
市場傳言,4月份的宏觀數據仍不樂觀,信貸增量及投資等關鍵數據都超過了3月份。
因而,決策層有可能出臺宏觀調控的“組合拳”。
實際上,央行加息之后,投行分析師就曾預測,根據未來幾個月的經濟數據,不排除出臺提高存款準備金等進一步的緊縮政策。
一些投行的分析師相信,人民幣匯率調整步幅或許也將進一步加快。
無論如何,市場人士相信,在這樣一個時刻,央行或許不得不作出選擇和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