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現狀還是非常不錯的。
只是相較于全球的股市來說,中國的股市在發展上確實沒有那么的好。
像中國的上證指數現在也只是在3500點的范圍之內,而美國的納斯達克指數已經突破了1萬的這個指向,道瓊斯甚至都突破了3萬,像深證指數它也是突破了上萬的這個界限,而上證指數卻一直都是在三四千點徘徊。
但是從A股現在的這種投資情況上來看,還是有比較高的投資價值,這也需要根據具體的股票來判定的。
在A股中仍然是有很多優質的股票,并且A股在經歷這么多年的一個發展之后,它的這種穩定性相對來說會更高一些。
同時現在的股票市場中也迎來了更多新的股民,這也就給股票市場重新帶來了活力。
現在的A股市場實際上還是比較有發展潛力的,因為A股市場向來是一個情緒化的市場價值,價值投資的話更加適合去美股市場來做。
這個時候對于股票投資人來說,投資的難度就比較大,非??简炌顿Y的目光。
如果說投資目光不好的話,那么想要投資到一只優秀的股票是很難的。
但是在A股中也不乏那些非常厲害的股票投資人,他們的這種收益情況也是非常高的。
像有一些基金經理,他在選股的時候就非常的厲害,往往能夠把握住那些中小型企業起飛前的這一個階段。
所以中國股市現狀還是非常不錯的,從各個方面上來看也沒有特別高的這種風險。
上證指數也可以看漲到4000,從現在市場情緒上來看還是比較不錯的,賺錢效應有時候非常好,但也有時候非常差,整體的這種大盤趨勢還是值得期待的,這就是中國股市的現狀。
中國股市現狀:
1、投資能力較弱,存在投機行為過度現象。
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目前,我國股票市場出現了投資高漲的投資熱情,然而,股票市場參與者在進行投資時,往往不會考慮長期價值投資,市場上短期投資行為比較普遍,投資者為了博得差價,獲取收益,轉手率較高,從而出現了投機過剩的行為,這是最明顯的中國股市現狀之一。
2、股權分置改革,影響股票的定價機制。
定價機制是股票市場的核心機制,市場主要依靠價格的作用來實現資源的合理流動。
由于股票市場設置了不合理的制度安排,市場機制運行極度的扭曲,價格機制無法在股票市場發揮作用,造成大部分股份不能流通,導致上市公司流通股規模小,投機性強,股價波動大,定價機制扭曲。
我國股票市場發展現狀分析及相關建議經過近 20 年的發展,我國股票市場已形成了與我國經濟發展相適應的特色道路,規模不斷擴大,上市公司數量不斷增加,投資者積極性不斷提高,制度性建設日趨完善。
但股票市場在諸多方面的不完善性仍較為明顯。
2007 年股票市場看似迎來了發展契機,股權分置改革初具效力,但 2008 年隨后進入蟄伏期,股市發展陷入困境。
一、當前我國股票市場發展現狀分析(一)股市功能導向存在誤差,股市和宏觀經濟之間缺乏聯系1 、投資能力較弱,存在投機行為過度現象目前股票市場參與者在進行投資時,往往不會考慮長期價值投資,市場上短線投資行為較普遍,主要體現在股票換手率較高,與西方國家相比, 2004 — 2007 年我國股票換手率普遍高出 5 — 10 倍。
投機行為盛行往往是股市出現動蕩的直接原因之一,滬深股指從 2003 年開始反復漲停,上證指數在 2007 年創下了歷史最高的 6124.04 點,隨即開始下行,一度跌至近期最低點 1664.93 點。
至 2008 年 12 月,上證指數較長時期在 2000 點左右徘徊。
股市參與者對股市的預期和上市公司是否盈利不存在直接關系,而是主要看參與者在消息市中的信息捕捉能力。
2 、融資者融資能力不強,融資手段不多相比而言,國內股市融資能力普遍不強。
據統計,僅 2005 年我國 69 家境外上市公司籌資額就達 206.5 億美元,為滬深兩市 2003 年、 2004 年首發募資總額 800 多億元人民幣的約 2 倍。
2007 年 11 月以來,國內上市公司融資水平更是急劇下降。
從 2008 年新股發行情況來看,新股從價格到數量都沒有達到預期籌資的目的,甚至從 2008 年下半年起,新股發行變得較為困難。
而且,我國上市公司融資手段不多,除了從銀行貸款和直接獲取發行資格而獲得直接融資以外,沒有更多其他的融資手段,這進一步加劇了融資能力的弱化。
3 、資源配置功能低效,股市和宏觀經濟缺乏必要的聯系由于股權結構形式單一并缺乏流動性、上市公司產業分布不盡合理等因素,導致股市資源配置功能低效。
同時,二級市場交易量和規模起伏過大,突出表現在一些 ST 股票雖然經營業績不盡如人意,但市盈率卻非常高,甚至達到 60 — 100 倍。
從發達國家經驗來看,股市與宏觀經濟的發展存在正相關關系,但我國股市宏觀經濟晴雨表的功能卻未能充分體現,股票市場的資源被各種人為和非人為的因素消耗殆盡,股市和宏觀實體經濟出現了脫節現象。
4 、股市功能缺乏財富效應,居民財產轉移渠道存在風險雖然2007 年我國股市出現了空前的繁榮局面,但也未能解決股市總體回報率較低的趨勢。
2008 年以來,股票市場持續低迷更是造成居民財富較大幅度縮水。
黨的十七大指出,要增加廣大人民群眾的財產性收入,這固然鼓勵了居民積極參與股市的發展,但目前股市缺乏使居民財富增值的持久能力。
(二)股市結構存在缺陷,股市持續發展缺乏必要的支持1、“政策市”阻礙了股市發展的有效性目前股市的結構性缺陷主要表現為股市的發展目標需要隨政府的發展思路而不斷變化。
這種反復波動的狀況不僅不符合市場發展規律,還會打擊股市參與者的積極性,往往會造成兩種后果,一是股市發展出現過度繁榮,進而產生大量的股市泡沫,一旦這種泡沫被擠壓,股市便會迅速萎縮;二是股市發展持續低迷時,股市價值被低估,對投資者吸引力降低,股市將在很長的時期內難以走上正常的發展軌道。
2、“企業圈錢”行為未得到有效控制,私利行為妨害了股市的公正性上市公司通過包裝、公關實現上市,是目前股市結構中存在的最大痼疾。
由于地方政府的利益,上市公司成為一方政府獲得稅收利益的主要保證,這一點對欠發達地區來說尤為重要。
以這種標準上市的公司普遍存在質量不高等問題,上市不以盈利多少為準繩,而是以利益為出發點,企業圈錢行為嚴重,各種虛假行為、不誠信行為成為股票市場的主要公害,而且我國沒有對這些行為進行嚴厲的制裁。
近年來,企業圈錢行為被屢屢曝光,從上世紀 90 年代的銀廣夏、瓊民源事件到最近的國美事件,企業利用上市之便謀取私利的行為一直未得到有效遏制。
3 、機構投資者坐莊行為加劇了股市的混亂局面國外經驗表明,對機構投資者進行有效管理會減少股市的震蕩。
而我國由于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漏洞,機構投資者常常利用資金優勢對股市進行操縱。
以基金公司為代表的機構投資者迅速培育和壯大,股市投資資金已轉變為以機構投資者為主,機構的投資動向直接引導著市場走勢。
由于我國目前價值欠缺的基本模式沒有得到有效改善,機構投資者奉行的以(本欄目策劃、編輯:曹敏)價值來定盈利的思想難以行得通。
因此,機構投資者往往會采取操縱信息、操縱交易等手段來獲取高額回報,更有甚者,還會與企業相互串通,通過獲得內幕消息共同汲取散戶的經濟利益。
(三)股市內部環境惡化,制度缺失現象嚴重我國股票市場內部環境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建設目標導向存在誤區,造成股票市場環境惡化。
追溯到股市初期的建立過程,可以發現我國成立股票市場是為解決國有企業體制改革的一種權宜之計,這種定位造成股市發展要服務于國有企業改革。
因此,那些質量不高的上市公司成為了股市主體,為了扶持這些國有企業,股市的投資功能和融資功能均受到了嚴重損害。
二是股權分置造成股市參與者利益嚴重不均衡,股市長期偏離正常價值。
由于存在流通股東和非流通股東,股市參與者的風險和收益存在嚴重不對等的局面,集中表現在同股不同利現象。
同時由于流通股所占比例過大,影響股票價格的真實性。
雖然 2005 年已經開始進行了股權分置改革,但目前來看,大小非的減持力度和價值定位都未能達到預想的結果,同時,減持過程中也存在著損害公眾投資者利益的現象。
三是退市制度不健全,風險制度欠缺,股市環境難于凈化。
業績較差的上市公司實現退市有利于凈化股票市場的環境,但我國目前還難以實現這一目標,主要原因在于沒有相應的退市制度作為企業可以退市的依據。
從我國退市制度的現狀來看,退市標準和程序在《公司法》、《證券法》、退市辦法、上市規則中都有所規定,但存在不科學、不統一、相互矛盾等問題。
同時,我國股市風險制度不完善,缺乏應有的風險防范措施。
從我國股市設計的總體思路來看,風險制度被忽視是其中的主要問題,體現在風險防范措施較為缺乏、應對緊急事件的能力不足等方面。
(四)外部環境治理效率低下,股市持續健康發展難以得到保障我國股市外部環境效率低下主要表現在:一是法律制度體系建設滯后,執行力度有待提高。
即使我國一直以來大力改革了很多的法律制度來保護股票市場發展,但總體來看,實施的時機仍較為滯后,而且沒有實施配套措施,效果并不明顯。
二是信用制度尚未健全,參與者利益受侵害現象嚴重。
近兩年中小股東的利益一再被提及,主要是中小股東權利無法得到保障,大股東總是利用自身的資金和信息優勢來謀取暴利。
由于我國沒有建立真正有效的企業信用等級和監管實施辦法,因此,為大股東利用自身優勢來侵害中小股東利益提供了可乘之機。
三是行政干預過多,股市難以形成自我發展、自我完善機制。
股市建立以來,我國政府反復救市、不停托市,都為股票市場的自我發展和自我調節起到了嚴重的阻礙作用。
政府這種行為一方面降低了政府公信力,另一方面使市場喪失了優勝劣汰的自我發展、自我調節功能。
二、改善我國股票市場現狀的相關建議(一)進一步完善股市投融資功能,強化收入分配功能,實現資源合理配置完善投融資功能應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優先安排有優質資源的企業上市。
為使市場回歸到應有的穩定狀態,應適當召回部分在海外運作較為出色的公司,帶動投資者長期投資的信心,減少市場投機行為。
同時,階段性的改進配額制,對那些確屬需要國家扶持的行業和地區仍保持適當的配額制,而對于純屬地方政府希望通過上市來謀取利益的地區應予以取消配額。
強化收入分配功能,首先要發展多層次的市場體系,通過市場的多樣性來降低居民收入風險;其次要建立公正、公開的信息披露制度,減少居民在信息不對稱過程中做出的不理智行為,并有效防止操縱市場行為。
市場的核心功能還是資源的合理配置,為此應建立和規范股票定價制度和發行制度,減少政府對市場的干預行為。
(二)優化股票市場結構,加強監管,杜絕市場上違法行為的發生首先,摒棄當前政府的托市行為,盡量減少政府的行政干預,適當界定政策與市場的邊界,消除政府越位、錯位、缺位現象。
市場的問題交由市場解決,但當市場失靈時,政府應果斷采取措施應對。
其次,加大對違規公司和機構投資者的懲戒力度,增加其違規成本。
對多次違規的上市公司,除給予一定罰金外還應按情節嚴重程度訴諸于司法處理。
最后,強化政府監管的獨立性,減少政府因為利益重疊而削弱其公正性的根源,使政府在公共管理中處于超然獨立的位置。
為實現獨立性,應建立相應的法律措施,提高監管的有效性。
(三)完善市場目標,推進市場改革首先,改進股市建設目標。
真正使原有為國有企業解困的目標轉變為為優質企業服務、為國家宏觀經濟服務的目標上來。
其次,推進股權分置改革平穩運行。
從股權分置改革的目標看,股權分置改革有利于實現非流通股股東和流通股股東之間的利益平衡,使大股東更加關注公司業績,中小股東也可以采用間接方式來實現自身權利。
同時必須根據股市發展態勢來決定是否提高股市的對價水平,以確保投資者和國家利益不受損失。
第三,建立完善的退市制度。
退市制度的建立主要是為了保障上市公司質量,減少那些效益較差、盈利能力較差的公司占用股票市場資源。
同時,加強股市應對風險的能力,建立行業風險評估制度、金融工具風險評估制度等。
(四)建立健全法律制度體系,保證外部環境良好運行首先,進一步建立健全股票市場相關法律制度,加大執法力度。
因為好的法律制度必須通過有效的途徑才能達到預期效果。
相關的法律制度主要包括會計信息披露的相關制度、社會中介機構相關制度和政府監管等制度。
其次,建立有效的信用評價機制。
主要是市場參與者信用評級制度、信用檔案制度等。
最后,進一步規范政府職能,將政府的主要職能限定在宏觀層面上,主要負責法規、法律的建設和股市建立的總體思路和方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