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上市公司的股票有A股、B股、H股、N股和S股等的區分。
這一區分主要依據股票的上市地點和所面對的投資者而定。
A股的正式名稱是人民幣普通股票。
它是由我同境內的公司發行,供境內機構、組織或個人(不含臺、港、澳投資者)以人民幣認購和交易的普通股股票,
B股的正式名稱是人民幣特種股票,它是以人民幣標明面值,以外幣認購和買賣,在境內(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
它的投資人限于:外國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香港、澳門、臺灣地區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定居在國外的中國公民。
中國證監會規定的其他投資人。
現階段日股的投資人,主要是上述幾類中的機構投資者。
B股公司的注冊地和上市地都在境內。
只不過投資者在境外或在中國香港,澳門及臺灣。
H股,即注冊地在內地、上市地在香港的外資股。
香港的英文是HOngKOng,取其字首,在港上市外資股就叫做H股。
依此類推,紐約的第一個英文字母是N,新加坡的第一個英文字母是S紐約和新加坡上市的股票就分別叫做N股和S股。
股票的種類
股票種類很多,可謂五花八門、形形色色。
這些股票名稱不同,形成和權益各異。
股票的分類方法因此也是多種多樣的。
按股東權利分類,股票可分為普通股、優先股和后配股。
1.普通股 普通股是隨著企業利潤變動而變動的一種股份,是股份公司資本構成中最普通、最基本的股份,是股份企業資金的基礎部分。
普通股的基本特點是其投資收益(股息和分紅)不是在購買時約定,而是事后根據股票發行公司的經營業績來確定。
公司的經營業績好,普通股的收益就高;反之,若經營業績差,普通股的收益就低。
普通股是股份公司資本構成中最重要、最基本的股份,亦是風險最大的一種股份,但又是股票中最基本、最常見的一種。
在我國上交所與深交所上市的股票都是普通股。
一般可把普通股的特點概括為如下四點:
(1) 持有普通股的股東有權獲得股利,但必須是在公司支付了債息和優先股的股息之后才能分得。
普通股的股利是不固定的,一般視公司凈利潤的多少而定。
當公司經營有方,利潤不斷遞增時普通股能夠比優先股多分得股利,股利率甚至可以超過50%;但趕上公司經營不善的年頭,也可能連一分錢都得不到,甚至可能連本也賠掉。
(2) 當公司因破產或結業而進行清算時,普通股東有權分得公司剩余資產,但普通股東必須在公司的債權人、優先股股東之后才能分得財產,財產多時多分,少時少分,沒有則只能作罷。
由此可見,普通股東與公司的命運更加息息相關,榮辱與共。
當公司獲得暴利時,普通股東是主要的受益者;而當公司虧損時,他們又是主要的受損者。
(3) 普通股東一般都擁有發言權和表決權,即有權就公司重大問題進行發言和投票表決。
普通股東持有一股便有一股的投票權,持有兩股者便有兩股的投票權。
任何普通股東都有資格參加公司最高級會議棗每年一次的股東大會,但如果不愿參加,也可以委托代理人來行使其投票權。
(4) 普通股東一般具有優先認股權,即當公司增發新普通股時,現有股東有權優先(可能還以低價)購買新發行的股票,以保持其對企業所有權的原百分比不變,從而維持其在公司中的權益。
比如某公司原有1萬股普通股,而你擁有100股,占1%,現在公司決定增發10%的普通股,即增發1000股, 那么你就有權以低于市價的價格購買其中1%即10股,以便保持你持有股票的比例不變。
在發行新股票時,具有優先認股權的股東既可以行使其優先認股權,認購新增發的股票,也可以出售、轉讓其認股權。
當然,在股東認為購買新股無利可圖,而轉讓或出售認股權又比較困難或獲利甚微時,也可以聽任優先認股權過期而失效。
公司提供認股權時,一般規定股權登記日期,股東只有在該日期內登記并繳付股款,方能取得認股權而優先認購新股。
通常這種登記在登記日期內購買的股票又稱為附權股,相對地,在股權登記日期以后購買的股票就稱為除權股,即股票出售時不再附有認股權。
這樣在股權登記日期以后購買股票的投資不再附有認股權。
這樣在股權登記日期以后購買股票的投資者(包括老股東),便無權以低價購進股票,此外,為了確保普通股權的權益,有的公司還發認股權證棗即能夠在一定時期(或永久)內以一定價格購買一定數目普通股份的憑證。
一般公司的認股權證是和股票、債券一起發行的,這樣可以更多地吸引投資者。
綜上所述,由普通股的前兩個特點不難看出,普通股的股利和剩余資產分配可能大起大落,因此,普通股東所擔的風險最大。
既然如此,普通股東當然也就更關心公司的經營狀況和發展前景,而普通股的后兩個特性恰恰使這一愿望變成現實棗即提供和保證了普通股東關心公司經營狀況與發展前景的權力的手段。
然而還值得注意的是,在投資股和優先股向一般投資者公開發行時,公司應使投資者感到普通股比優先股能獲得較高的股利,否則,普通股既在投資上冒風險,又不能在股利上比優先股多得,那么還有誰愿購買普通股呢?一般公司發行優先股,主要是以“保險安全”型投資者為發行對象,對于那些比較富有“冒險精神”的投資者,普通股才更具魅力。
總之,發行這兩種不同性質的股票,目的在于更多地吸引具有不同興趣的資本。
2.優先股
優先股是“普通股”的對稱。
是股份公司發行的在分配紅利和剩余財產時比普通股具有優先權的股份。
優先股也是一種沒有期限的有權憑證,優先股股東一般不能在中途向公司要求退股(少數可贖回的優先股例外)。
優先股的主要特征有三:一是優先股通常預先定明股息收益率。
由于優先股股息率事先固定,所以優先股的股息一般不會根據公司經營情況而增減,而且一般也不能參與公司的分紅,但優先股可以先于普通股獲得股息,對公司來說,由于股息固定,它不影響公司的利潤分配。
二是優先股的權利范圍小。
優先股股東一般沒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對股份公司的重大經營無投票權,但在某些情況下可以享有投票權。
如果公司股東大會需要討論與優先股有關的索償權,即優先股的索償權先于普通股,而次于債權人,優先股的優先權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1)股息領取優先權。
股份公司分派股息的順序是優先股在前,普通股在后。
股份公司不論其盈利多少,只要股東大會決定分派股息,優先股就可按照事先確定的股息率領取股息,即使普遍減少或沒有股息,優先股亦應照常分派股息。
(2)剩余資產分配優先權。
股份公司在解散、破產清算時,優先股具有公司剩余資產的分配優先權,不過,優先股的優先分配權在債權人之后,而在普通股之前。
只有還清公司債權人債務之后,有剩余資產時,優先股才具有剩余資產的分配權。
只有在優先股索償之后,普通股才參與分配。
優先股的種類很多,為了適應一些專門想獲取某些優先好處的投資者的需要,優先股有各種各樣的分類方式。
主要分類有以下幾種:
(1)累積優先股和非累積優先股。
累積優先股是指在某個營業年度內,如果公司所獲的盈利不足以分派規定的股利,日后優先股的股東對往年來付給的股息,有權要求如數補給。
對于非累積的優先股,雖然對于公司當年所獲得的利潤有優先于普通股獲得分派股息的權利,但如該年公司所獲得的盈利不足以按規定的股利分配時,非累積優先股的股東不能要求公司在以后年度中予以補發。
一般來講,對投資者來說,累積優先股比非累積優先股具有更大的優越性。
(2)參與優先股與非參與優先股。
當企業利潤增大,除享受既定比率的利息外,還可以跟普通股共同參與利潤分配的優先股,稱為“參與優先股”。
除了既定股息外,不再參與利潤分配的優先股,稱為“非參與優先股”。
一般來講,參與優先股較非參與優先股對投資者更為有利。
(3)可轉換優先股與不可轉換優先股。
可轉換的優先股是指允許優先股持有人在特定條件下把優生股轉換成為一定數額的普通股。
否則,就是不可轉換優先股。
可轉換優先股是近年來日益流行的一種優先股。
(4)可收回優先股與不可收回優先股。
可收回優先股是指允許發行該類股票的公司,按原來的價格再加上若干補償金將已發生的優先股收回。
當該公司認為能夠以較低股利的股票來代替已發生的優先股時,就往往行使這種權利。
反之,就是不可收回的優先股。
優先股的收回方式有三種:
(1)溢價方式:公司在贖回優先股時,雖是按事先規定的價格進行,但由于這往往給投資者帶來不便,因而發行公司常在優先股面值上再加一筆“溢價”。
(2)公司在發行優先股時, 從所獲得的資金中提出一部分款項創立“償債基金”,專用于定期地贖回已發出的一部分優先股。
(3)轉換方式: 即優先股可按規定轉換成普通股。
雖然可轉換的優先股本身構成優先股的一個種類,但在國外投資界,也常把它看成是一種實際上的收回優先股方式,只是這種收回的主動權在投資者而不在公司里,對投資者來說,在普通股的市價上升時這樣做是十分有利的。
3.后配股
后配股是在利益或利息分紅及剩余財產分配時比普通股處于劣勢的股票,一般是在普通股分配之后,對剩余利益進行再分配。
如果公司的盈利巨大,后配股的發行數量又很有限,則購買后配股的股東可以取得很高的收益。
發行后配股,一般所籌措的資金不能立即產生收益,投資者的范圍又受限制,因此利用率不高。
后配股一般在下列情況下發行:
(1)公司為籌措擴充設備資金而發行新股票時,為了不減少對舊股的分紅,在新設備正式投用前,將新股票作后配股發行;
(2)企業兼并時,為調整合并比例,向被兼并企業的股東交付一部分后配股;
(3)在有政府投資的公司里,私人持有的股票股息達到一定水平之前,把政府持有的股票作為后配股。
股票基金是投資股票的基金。
如果一個基金的股票頭寸超過80%,它就被稱為股票基金。
大家通常說的基金主要是指證券投資基金,即投資于證券市場的基金。
它是由基金機構、投資者購買、贖回或交易、專業投資者(基金經理)管理、基金在托管銀行中的一種投資品種。
用外行人的話說,當我們購買基金時,我們把錢交給基金公司,由基金經理進行投資。
這只是我們用來理財的眾多另類投資之一。
基金可分為貨幣型基金、債券型基金、混合型基金,本文重點研究的是紙本股票型基金。
股票型基金是指投資于股票的基金,投資于股票的比例在80%以上。
之所以有這個比例限制,是為了與混合型基金區分。
例如,一只基金持有股票和債券,以及其他投資,如銀行存款。
所以當股票倉位比大于80%時,稱為股票基金;如果低于80%但高于60%,則稱為混合型基金。
a股是中國境內公司發行的供境內機構、組織或個人(不包括港澳臺投資者)以人民幣認購和交易的普通股。
B股是中國內地公司發行的人民幣專用股票,在國內證券交易所上市,以外幣交易。
b股市場成立于1992年,直到2001年2月19日為止,只對外國投資者開放。
2001年2月19日以后,b股市場向國內投資者開放。
因此,只要國內居民有外匯資金就可以參與B股交易。
B股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以美元交易,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以港元交易。
h股是在中國內地注冊并在香港交易的外國股票。
香港在英文香港,取其首字母,在新上市的股票中稱為H股。
N股現在是指在中國注冊并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和存托憑證。
在紐約的第一個英文字母是N,在紐約上市的國內股票稱為N股。
ST意為“特殊處理”。
指上市公司財務狀況異?;蚱渌惓G闆r,導致其股票有被終止上市的風險,或投資者難以判斷該公司的前景。
證券交易所已對該公司的股票交易采取特別待遇政策,該政策自1998年4月22日起生效。
關于股市中的藍籌股和紅籌股也有一種說法。
藍籌股:在股票市場中,投資者是指在行業中占主導地位,業績良好,交易活躍,分紅豐厚的大公司的股票。
紅籌股:這個概念誕生于上世紀90年代初的香港股市。
相應地,香港和國際投資者在海外注冊,并在香港將中國概念股列為紅籌股。
根據股票類型的不同,股票基金分為優先股基金和普通股基金。
優先股基金是指主要投資于公司優先股的股票基金。
普通股基金投資于公司的普通股,主要有兩種盈利方式:資本利得和股息。
雖然普通股權益基金盈利不止一種方式,但風險也很大。
由于一般公司的股息更加穩定,而資本利得(基金利差收入)可能非常大,因此風險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