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 1. GDP變動(長期)上市公司行業結構與該國產業結構基本一致的情況下,股票平均價格變動與GDP變化趨勢相吻合。
(1)持續、穩定、高速的GDP增長――證券市場呈上升走勢。
(2)高通脹下的GDP增長――失衡的經濟增長必將導致證券市場行情下跌。
(3)宏觀調控下的GDP減速增長――證券市場呈平穩漸升的態勢。
(4)轉折性的GDP變動――當GDP負增長速度逐漸減緩并呈現向正增長轉變的趨勢時,證券市場走勢也將由下跌轉為上升;當GDP由低速增長轉向高速增長時,證券市場亦將伴之以快速上漲之勢。
(我國實際)1990年至2003年間,我國證券市場指數趨勢與GDP趨勢基本一致,總體呈上漲趨勢。
但部分年份里,股價指數與GDP走勢也出現了多次背離的現象。
2. 經濟周期變動,經濟總是處在周期性運動中,股價伴隨經濟周期相應地波動,但股價的波動超前于經濟運動,股價波動是永恒的。
證券市場綜合了人們對于經濟形勢的預期,這種預期又必然反映到投資者的投資行為中,從而影響證券市場的價格。
3. 通貨變動 ①溫和、穩定的通貨膨脹對股價的影響較小。
通貨膨脹提高了債券的必要收益率,從而引起債券價格下跌。
②如果通貨膨脹在一定的可容忍范圍內持續,而經濟處于景氣(擴張)階段,產量和就業都持續增長,那么股價也將持續上升。
③嚴重的通貨膨脹是很危險的,可能從兩個方面影響證券價格:其一,資金流出證券市場,引起股價和債券價格下跌;其二,經濟扭曲和失去效率,企業籌集不到必需的生產資金,同時,原材料、勞務成本等價格飛漲,使企業經營嚴重受挫,盈利水平下降,甚至倒閉。
④政府往往不會長期容忍通貨膨脹存在,因而必然會使用某些宏觀經濟政策工具來抑制通貨膨脹,這些政策必然對經濟運行造成影響。
⑤通貨膨脹時期,并不是所有價格和工資都按同一比率變動,而是相對價格發生變化。
這種相對價格變化引致財富和收入的再分配,因而某些公司可能從中獲利,而另一些公司可能蒙受損失。
⑥通貨膨脹不僅產生經濟影響,還可能產生社會影響,并影響投資者的心理和預期,從而對股價產生影響。
⑦通貨膨脹使得各種商品價格具有更大的不確定性,也使得企業未來經營狀況具有更大的不確定性,從而增加證券投資的風險。
⑧通貨膨脹對企業的微觀影響表現為:通貨膨脹之初,“稅收效應”、“負債效應”、“存貨效應”、“波紋效應”有可能刺激股價上漲;但長期嚴重的通貨膨脹,必然惡化經濟環境、社會環境,股價將受大環境影響而下跌。
⑨通貨緊縮帶來的經濟負增長,使得股票、債券及房地產等資產價格大幅下降,銀行資產狀況嚴重惡化。
而經濟危機與金融蕭條的出現反過來又大大影響了投資者對證券市場走勢的信心。
二、宏觀經濟政策分析 (一)財政政策 1、 財政政策手段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1)國家預算(通過預算安排的松緊影響整個經濟的景氣,調節供需;財政預算對能源交通等行業在支出安排上有所側重將促進這些行業發展,該行業及其企業股票價格隨之上揚) 2)稅收(影響:a、投資者交易成本;b、傳遞政策信號) 3)國債(國債發行對證券市場資金流向格局有較大影響) 4)財政補貼 5)財政管理體制 6)轉移支付制度 2、財政政策種類(擴張、緊縮、中性)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1)減少稅收,降低稅率,擴大減免稅范圍 ①增加收入直接引起證券市場價格上漲; ②增加投資需求和消費支出,企業利潤增加,促進股票價格上漲。
③市場需求活躍,企業經營環境改善,進而降低了還本付息風險,債券價格也將上揚。
(2)擴大財政支出,加大財政赤字 ①政府通過購買和公共支出增加商品和勞務需求,激勵企業增加投入,提高產出水平,于是企業利潤增加,經營風險降低,將使得股票價格和債券價格上升。
②居民在經濟復蘇中增加了收入,景氣的趨勢更增加了投資者的信心,證券市場和債市趨于活躍,價格自然上揚。
特別是與政府購買和支出相關的企業將最先、最直接從財政政策中獲益,有關企業的股票價格和債券價格將率先上漲。
③但過度使用此項政策,財政收支出現巨額赤字時,雖然進一步擴大了需求,但卻進而增加了經濟的不穩定因素,通貨膨脹加劇,物價上漲,有可能使投資者對經濟的預期不樂觀,反而造成股價下跌。
(3)減少國債發行(或回購部分短期國債) 國債發行規模的縮減,使市場供給量減少,從而對證券市場原有的供求平衡發生影響,導致更多的資金轉向股票,推動證券市場上揚。
(4)增加財政補貼,財政補貼往往使財政支出擴大,擴大社會總需求和刺激供給增加,從而使整個證券市場的總體水平趨于上漲。
(二)貨幣政策 1、貨幣政策及其作用: (1)通過調控貨幣供應總量保持社會總供給與總需求的平衡 (2)通過調控利率和貨幣總量控制通貨膨脹,保持物價總水平的穩定 (3)調節國民收入中消費與儲蓄的比例 (4)引導儲蓄向投資的轉化并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 2、貨幣政策工具 (1)一般性政策工具 A、 法定存款準備金率:通過貨幣乘數影響貨幣供給,即使是存款準備金的小幅調整,也會引起貨幣供應量的巨大波動 B、 再貼現政策 a、再貼現率: 短期政策效應:通過①影響商業銀行借入資金成本,影響商業銀行信用量②傳導機制,導致商業銀行提高對客戶的貼現率或提高放款利率,調整貨幣供給總量 b、再貼現資格條件:長期政策效用:發揮抑制或扶持作用,改變資金流向 c、 公開市場業務:中央銀行在金融市場上公開買賣有價證券(政府債券),調節市場貨幣供應量 (2)選擇性政策工具 A、 直接信用控制:通過規定利率限額與信用配額、信用條件限制、規定金融機構流動性比率和直接干預等方式,直接對金融機構尤其是商業銀行的信用活動進行控制。
B、間接信用指導:中央銀行通過道義勸告、窗口指導等辦法間接影響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行為 3、貨幣政策的運作: 緊的貨幣政策:減少貨幣供應量,提高利率,加強信貸控制。
松的貨幣政策:增加貨幣供應量,降低利率,放松信貸控制。
4、貨幣政策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1)利率(影響明顯,反應迅速) ①利率是計算股票內在投資價值的重要依據之一。
利率上升,同一股票的內在投資價值下降,股票價格下跌。
②利率水平的變動直接影響到公司的融資成本,從而影響股票價格。
利率低,可以降低公司的利息負擔,增加公司盈利,股票價格也將隨之上升。
③利率降低,部分投資者將把儲蓄投資轉成股票投資,需求增加,促成股價上升。
(2)中央銀行的公開市場業務 中央銀行大量購進有價證券,使市場上貨幣供給量增加,推動利率下調,資金成本降低,企業和個人的投資和消費熱情高漲,生產擴張,利潤增加,推動股票價格上漲。
中央銀行的公開市場業務的運作是直接以國債為操作對象,從而直接關系到國債市場的供求變動,影響到國債市場的波動。
(3)調節貨幣供應量 中央銀行可以通過存款準備金率和再貼現政策調節貨幣供應量,從而影響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的資金供求,進而影響證券市場。
(4)選擇性貨幣政策工具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①當直接信用控制或間接信用指導體現從松或從緊貨幣政策時,會對證券市場整體走勢產生影響; ②當實行總量控制,通過直接信用控制或間接信用指導區別對待,反映當時的產業政策與區域政策時,會因板塊效應對證券市場產生結構性影響。
三、國際金融市場環境對證券市場的影響分析 (一 )國際金融市場動蕩通過人民幣匯率預期影響證券市場 (二)國際金融市場動蕩加大了我國宏觀經濟增長目標的難度,從而從宏觀面和政策面間接影響證券市場的發展 答:從2007年12月21日起調整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由現行的3.87%提高到4.14%,上調0.27個百分點;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由現行的7.29%提高到7.47%,上調0.18個百分點;其他各檔次存、貸款基準利率相應調整。
這已是央行今年內的第六次加息了。
提起此次加息對股市的影響,筆者看到最多的還是一些市場人士所分析的“影響有限”、“影響不大”之類的分析。
實際上,每一次加息,甚至包括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在內的宏觀調控措施的出臺,市場人士的評價基本上都是這樣:“影響有限”。
而從股市行情的演變來看,似乎也都印證了市場人士的分析。
如今年的前5次加息消息的出臺,首個交易日股指全部表現為上漲。
而第6次加息消息的出臺,股指仍然是低開后沖高。
似乎再次印證了“影響有限”的分析。
此外,從今年的10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來看,消息出來后首個交易日的指數上漲也是主基調。
難道宏觀調控政策,特別是央行的緊縮銀根政策真的始終都是對股市“影響有限”嗎? 應該承認,宏觀調控政策尤其是央行的緊縮銀根政策對股市的影響并非直接影響,而只是間接影響,不象“5.30”財政部上調證券交易印花稅那樣來得直接。
但是我們應該看到,從宏觀面來看,央行今年來所采取的一系列緊縮銀根的政策影響還是很大的。
比如,6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鎖定的銀行資金達到了2萬億元人民幣,大大地壓縮了銀行資金的供給規模。
又如,6次加息,雖然每次只是上調了0.27個百分點(指一年期存款利率),但6次加息的累計,今年共提高了銀行存款利率1.62%。
而去年末一年期的存款利率僅僅只有2.52%,相當于將利率提高了64.28%。
這個幅度不可謂不大。
更何況進入今年四季度后,一般性的銀行貸款基本上停止發放。
所以央行宏觀調控的措施不能說不嚴厲。
所以說,這些措施的出臺,對股市總是“影響有限”,也許正印證了“溫水煮青蛙”的故事。
正是基于目前的宏觀調控政策也具備著“溫水煮青蛙”的功效,特別是國家的貨幣政策由穩健的貨幣政策調整為從緊的貨幣政策,筆者相信包括加息、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在內的宏觀調控對股市的影響不會永遠都是“影響有限”,對于這一點,投資者一定要有準備。
首先,它會使行情短期走勢出現反復。
比如,在通常情況下,這種調控政策的出臺往往會引發股指的低開,甚至是大幅低開。
如本周初的大跌。
并且,從此前相關政策出臺后市場的表現來看,有時大盤在低開后還會出現進一步的探底走勢。
其次,對直接受調控政策影響較大的個股短期走勢造成影響。
如此次加息,銀行股、地產股所受的影響最直接,所以,在今天的走勢中,銀行股、地產股的走勢相對較弱。
再者,通過增加企業的成本、減少企業的盈利來對個股的長遠走勢構成影響。
如今年的6次加息,共提高了一年期的貸款利率1.26%。
在這種情況下,上市公司的貸款成本也將相應增加1.26%,這將直接導致上市公司財務費用開支的增加。
而且在銀行從緊控制貸款發放,甚至如今年4季度一樣干脆就停止貸款發放的情況下,企業的經營活動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此舉對提高企業效益同樣構成負面影響。
而企業效益的下降,顯然會對個股構成不利的影響,如果因此受影響的上市公司數量較多的話,則對整個行情的演變也會產生影響。
此外,宏觀調控措施接連不斷的出臺,也會動搖投資者對后市的信心,降低投資者對行情的預期,這也會間接影響行情的發展。
至少在從緊的貨幣政策之下,投資者會對明年行情的高度不敢表示樂觀。
你如果覺得這一答案,并不能夠使你滿意,你就在提示里告知,不必追問,我就可以刪去重新作答的。
宏觀經濟因素對證劵市場價格的影響有6個方面:
一,國內生產總值與經濟增長率。
二,經濟周期對股市的影響。
經濟周期的變動對企業營運及股價的影響極大,例如經濟衰退期,股票價格會逐漸下跌,經濟復蘇期股票價格又會逐步上升。
危機,繁榮。
三,物價變動對股市的影響。
普通商品價格變動對股票市場有重要影響,一般五家上漲,股價上漲,物價下跌,股票也下跌。
四,通貨膨脹對股市的雙重作用,它對股市既有刺激作用又有抑制作用。
適度的通貨使得貨幣供應量增加,多余的社會購買力就會進入股市。
擴展資料:
結構問題嚴重,三個過剩加?。合鄬^剩;暫時過剩;局部過剩。
自1978年以來中國經濟所實施的漸進式轉型模式取得了巨大成功,人民生活水平、綜合國力都得到了很大提升。
在經濟轉型過程中,經濟社會發展中也逐漸積累了多種新的矛盾,這一系列的矛盾和問題也是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必須要面對的和解決的主要挑戰。
收入差距不斷拉大;需求結構嚴重失衡;產業結構發展滯后;資源環境壓力不斷加大;金融發展相對滯后;政府間財政關系失衡。
由于中國經濟轉型是一個復雜的系統性工程,而且在中國經濟型轉型期,各種基本經濟關系也處在不斷變化之中,宏觀經濟運行中也會呈現出許多新問題、新特征。
因此,經濟轉型不可能一步到位,我們只有不斷解決中國經濟發展中的各種新問題、新挑戰,穩步實現中國社會經濟的全面發展,才能夠最終實現中國經濟轉型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