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海外頭條》是創業邦推出的海外欄目,服務于廣大創業人群,為他們提供專業、有啟發性和實用性的海外訊息。
欄目通過分享優秀的行業熱點文章,幫助創業者打開新思路,洞悉全球市場動向,掌握大企業背后的秘密。創業不應盲目,張開眼睛看世界,才能找到新風景。
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影響了全球消費、服務和旅游行業的增長,而油價暴跌,則是世界經濟的前景雪上加霜。
本期推介波士頓環球報(Boston Globe)的文章,《關于股市崩盤的六個問題》(Six questions about the stock market meltdown),作者Larry Edelman。
問題一、周一股市的表現到底有多糟?
據了解,開盤時,美國股市迅速下跌7%,觸發了15分鐘的“熔斷機制”,讓投資者有時間深吸一口氣。此后股市略有回升,再回落并趨于平穩。
按百分比計算,道瓊斯指數創下歷史第11大跌幅,暴跌7.8%,下跌近2,014點,創下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在2008年金融危機最糟糕的一天,30種股票指數下跌了7.9%,1987年10月的黑色星期一更是暴跌22.6%。
標準普爾500指數周一下跌7.6%,下跌近226點,創下第17大跌幅,也是自2008年后最大單日跌幅。
問題二、牛市結束了嗎?
作者認為,從技術上講不會,但截至周一收盤時,股市從20%的峰頂到谷底的跌幅約為1個百分點,而這正是熊市的標志。
美聯儲(Federal Reserve)此前曾在2018年底加息,讓股市一度陷入熊市。在美聯儲暫停加息后,股市又繼續上漲。這一次,幾乎沒有人敢說能避免熊市。
或許是因為對于股市可能下跌多久,專業預測人士沒有達成共識。沒人知道新型冠狀病毒在全世界的爆發會有多嚴重,會持續多久,也沒人知道它會對經濟造成多大的影響。
問題三、石油價格與新型冠狀病毒有什么關系?
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減緩了中國的經濟活動,全球旅行大幅減少。目前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進口國,這降低了需求,而當石油需求下降時,價格也會下降。
今年以來,原油價格已經下跌了一半,在美國跌至每桶31美元左右。
在周一油價暴跌之前,OPEC和俄羅斯未能就減產達成一致,以抵消需求下降的影響。
俄羅斯和沙特阿拉伯上周末因此開始了一場石油價格戰,擠壓生產成本高于它們的美國頁巖油生產商。
這使得原油價格出現30年來最大跌幅,可能導致美國能源行業大面積破產,世界經濟似乎正在重新配置。
問題四、會出現經濟衰退嗎?
作者表示,經濟學家最初的預期是,隨著工廠的關閉和數百萬人的隔離,冠狀病毒疫情將在一定程度上對經濟產生影響,比如很多企業會面臨供應中斷等問題,尚在可控范圍之內。
不過,隨著 “供應沖擊”變成了“需求沖擊”,國際上疫情擴散嚴重,企業和消費者都在觀望之中,誰也不知道將會發生什么。
而單純的油價下跌通常是好消息,能為消費者和石油消費行業帶來好處。但下跌幅度如此之大,依賴石油收入的國家的經濟將受到損害,并對美國造成連鎖反應。
美國的經濟要比俄羅斯等國多元化,但卻是一個石油凈出口國,標準普爾500能源類股指數僅周一就下跌了20%,持續下行可能會導致數千人失業。
另一個明顯的跡象是,能源設備的主要制造商哈里伯頓公司(Halliburton)的股票星期一下跌了38%,整個市場的跌幅大約為7%。
美國曾在2015年末和2016年初經歷過類似的情況,當時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導致了經濟衰退,其中石油行業和重工業的衰退最為明顯。
除能源行業之外,大舉借債的美國企業一樣面臨很大風險。它使企業變得更加脆弱——更難以承受偶爾出現的需求停滯或供應問題。
幾起引人注目的破產就可能會引發放貸機構對風險進行更廣泛的重新評估,這意味著即便是健康的企業也會受到波及,2020年將是考驗適應力的一年。
問題五、美國政府能做什么?
作者提到,美聯儲(Federal Reserve)上周采取了一些舉措,將利率下調了0.5個百分點,以緩沖經濟受到需求沖擊的影響。但美聯儲能做的也就這么多了,因為在危機出現之前,獲得信貸并不是問題。
相反,降息可能有助于提振消費者和企業信心,而美聯儲向貨幣市場注入更多資金的決定應能使金融體系保持穩健的基礎。
美聯儲還可以考慮將購買政府債券的范圍擴大到其他資產,以緩解金融市場的壓力。
美國面臨的經濟損失的確切范圍仍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即使沒有全面的經濟衰退,也可能會出現嚴重的混亂。要避免一些更令人沮喪的可能性,需要運氣和強有力的公共政策回應。
問題六、現在購買債券靠譜嗎?
隨著股市下跌,投資者開始尋求政府債券的安全性,從而推高了價格,壓低了收益率。
不過,德賽警告稱,現在不是逃入債市的好時候,因為這意味著不僅要承擔股票損失,在高價格時買入債券,等到冠狀病毒危機緩解時,債券價格就可能回落。
目前,一切都在觀望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