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是指在境內上市的股票,用人民幣交易.
B股也是在境內上市的股票,但是用美元交易.
H股是指在香港上市的股票.
ST股是指境內上市股票的業績連續兩年虧損,被進行特別處理.
A股也稱為人民幣普通股票、流通股、社會公眾股、普通股。
是指那些在中國大陸注冊、在中國大陸上市的普通股票。
以人民幣認購和交易。
A股不是實物股票,以無紙化電子記帳,實行“T+1”交割制度,有漲跌幅(10%)限制,參與投資者為中國大陸機構或個人。
B股也稱為人民幣特種股票。
是指那些在中國大陸注冊、在中國大陸上市的特種股票。
以人民幣標明面值,只能以外幣認購和交易。
1991年第一只B股上海電真空B股發行。
B股不是實物股票,以無紙化電子記帳,實行“T+3”交割制度,有漲跌幅(10%)限制,參與投資者為香港、澳門、臺灣地區居民和外國人,持有合法外匯存款的大陸居民也可投資。
G股是指經過“股權分置”改革后上市時,股票名稱前就加“G”字,以便與未進行過“股改”的有區別,是證監會的規定。
H股,即注冊地在內地、上市地在香港的外資股。
香港的英文是HOngKOng,取其字首,在港上市外資股就叫做H股。
股改全稱是股權分置改革。
這是當前中國證券市場出現頻率最高、最熱點的一個術語。
要準確理 解股權分置改革,首先要弄清楚我國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
中國資本市場建立之初,上市主要對象是國有企業,而國有企業的控股股東是國家或代表國家的各級國有資產管理部門。
這樣就出現了中國證券市場所特有的國有股和法人股,并且國有股和法人股不能像普通股一樣上市流通。
國有股、法人股、普通股“同股不同權,同股不同利”,被普遍認為是困擾股市發展的頭號難題。
此即“股權分置”問題。
所謂“股改”,就是讓國有股和法人股全部像普通股一樣,參與市場流通,通過全流通實現同股同權,同股同利。
股改資料來源: 股權分置的由來和發展可以分為以下三個階段:第一階段:股權分置問題的形成。
我國證券市場在設立之初,對國有股流通問題總體上采取擱置的辦法,在事實上形成了股權分置的格局。
第二階段:通過國有股變現解決國企改革和發展資金需求的嘗試,開始觸動股權分置問題。
1998年下半年到1999年上半年,為了解決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資金需求和完善社會保障機制,開始進行國有股減持的探索性嘗試。
但由于實施方案與市場預期存在差距,試點很快被停止。
2001年6月12日,國務院頒布《減持國有股籌集社會保障資金管理暫行辦法》也是該思路的延續,同樣由于市場效果不理想,于當年10月22日宣布暫停。
第三階段:作為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一項制度性變革,解決股權分置問題正式被提上日程。
2004年1月31日,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于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明確提出“積極穩妥解決股權分置問題”。
更多股市知識拓展:
A股目前有2783只,B股,H股,N股可在交易所官網上查詢
A股,即人民幣普通股,是由中國境內公司發行,供境內機構、組織或個人(從2013年4月1日起,境內、港、澳、臺居民可開立A股賬戶)以人民幣認購和交易的普通股股票。
B股的正式名稱是人民幣特種股票。
它是以人民幣標明面值,以外幣認購和買賣,在中國境內(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外資股。
B股公司的注冊地和上市地都在境內。
H股也稱國企股,指注冊地在內地、上市地在香港的外資股。
(因香港英文——HongKong首字母,而稱得名H股。
)H股為實物股票,實行“T+0”交割制度,無漲跌幅限制。
中國地區機構投資者可以投資于H股,大陸地區個人目前尚不能直接投資于H股。
N股,是指那些在美國紐約(New York)的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外資股票,取紐約字首的第一個字母N作為名稱。
A股、B股、H股、N股、S股、的區別:A股是在大陸上市的企業,B股是大陸上市以外幣計價的企業,H股是在香港上市的企業,N股是在紐約上市的企業,S股是在新加坡上市的企業。
A股、B股、H股的簡介:
A股是人民幣普通股,在境內交易所(目前有上交所和深交所)上市的用人民幣來交易買賣的股票
B股面對境外投資者發行的股票,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B股是用美元來交易的的股票。
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的B股是用港幣來交易的(以前只能是有護照的國外投資者和機構才能交易,現在國內居民也可以來開戶交易,但必須外幣)。
H股是在香港證券交易所上市的,注冊在內地的企業所發行的股票。
上海證交所的A股股票代碼目前是以60XXXX開頭的6位數字,深圳證交所的A股股票代碼目前是以00XXXX開頭和30XXXX的6為數字,
我國上市公司的股票有A股、B股、H股、N股和S股等的區分。
這一區分主要依據股票的上市地點和所面對的投資者而定。
A股的正式名稱是人民幣普通股票。
它是由我同境內的公司發行,供境內機構、組織或個人(不含臺、港、澳投資者)以人民幣認購和交易的普通股股票,我國A股股票市場經過幾年快速發展,已經初具規模。
B股的正式名稱是人民幣特種股票,它是以人民幣標明面值,以外幣認購和買賣,在境內(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
它的投資人限于:外國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香港、澳門、臺灣地區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定居在國外的中國公民。
中國證監會規定的其他投資人。
現階段B股的投資人,主要是上述幾類中的機構投資者。
B股公司的注冊地和上市地都在境內。
只不過投資者在境外或在中國香港,澳門及臺灣。
H股,即注冊地在內地、上市地在香港的外資股。
香港的英文是HOngKOng,取其字首,在港上市外資股就叫做H股。
N股,是指那些在中國大陸注冊、在紐約(New York)上市的外資股。
我國上市公司的股票有A股、B股、H股、N股和S股等的區分。
這一區分主要依據股票的上市地點和所面對的投資者而定。
上市首日股票
在我國股市中,當股票名稱前出現了N字,表示這只股是當日新上市的股票,字母N是英語New(新)的縮寫。
看到帶有N字頭的股票時,投資者除了知道它是新股,還應認識到這只股票的股價當日在市場上是不受漲跌幅限制的,漲幅可以高于10%,跌幅也可深于10%。
這樣就較容易控制風險和把握投資機會。
如N北化、N建行、N石油等。
S股在我國是指尚未進行股權分置改革或者已進入改革程序但尚未實施股權分置改革方案的股票,在股名前加S,此標記從2006年10月9日起啟用,日漲跌幅仍為上下10%(ST股為5%)。
從2007年1月8日起,日漲跌幅調整為上下5%。
普通股
普通股是指在公司的經營管理和盈利及財產的分配上享有普通權利的股份,代表滿足所有債權償付要求及優先股東的收益權與求償權要求后對企業盈利和剩余財產的索取權。
普通股構成公司資本的基礎,是股票的一種基本形式。
現上海和深圳證券交易所上進行交易的股票都是普通股。
普通股股東按其所持有股份比例享有以下基本權利:
(1)公司決策參與權。
普通股股東有權參與股東大會,并有建議權、表決權和選舉權,也可以委托他人代表其行使其股東權利。
(2)利潤分配權。
普通股股東有權從公司利潤分配中得到股息。
普通股的股息是不固定的,由公司贏利狀況及其分配政策決定。
普通股股東必須在優先股股東取得固定股息之后才有權享受股息分配權。
(3)優先認股權。
如果公司需要擴張而增發普通股股票時,現有普通股股東有權按其持股比例,以低于市價的某一特定價格優先購買一定數量的新發行股票,從而保持其對企業所有權的原有比例。
(4)剩余資產分配權。
當公司破產或清算時,若公司的資產在償還欠債后還有剩余,其剩余部分按先優先股股東、后普通股股東的順序進行分配。
優先股
優先股相對于普通股。
優先股在利潤分紅及剩余財產分配的權利方面優先于普通股。
(1)優先分配權。
在公司分配利潤時,擁有優先股票的股東比持有普通股票的股東,分配在先,但是享受固定金額的股利,即優先股的股利是相對固定的。
(2)優先求償權。
若公司清算,分配剩余財產時,優先股在普通股之前分配。
注:當公司決定連續幾年不分配股利時,優先股股東可以進入股東大會來表達他們的意見,保護他們自己的權利。
我國上市公司的股票有A股、B股、H股、N股和S股等的區分。
這一區分主要依據股票的上市地點和所面對的投資者而定。
A股的正式名稱是人民幣普通股票。
它是由我國境內的公司發行,供境內機構、組織或個人(不含臺、港、澳投資者)以人民幣認購和交易的普通股股票。
1990年,我國 A股股票一共僅有10只,至1997年年底,A股股票增加到720只, A股總股本為1646億股,總市值17529億元人民幣,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為22.7%。
1997年 A股年成交量為4471億股,年成交金額為30295億元人民幣。
我國 A股股票市場經過幾年快速發展,已經初具規模。
B股的正式名稱是人民幣特種股票。
它是以人民幣標明面值,以外幣認購和買賣,在境內(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
它的投資人限于:外國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香港、澳門、臺灣地區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定居在國外的中國公民,中國證監會規定的其他投資人。
現階段 B股的投資人,主要是上述幾類中的機構投資者。
B股公司的注冊地和上市地都在境內,只不過投資者在境外或在中國香港、澳門及臺灣。
自1991年底第一只 B股——上海電真空 B股發行上市以來,經過6年的發展,中國的 B股市場已由地方性市場發展到由中國證監會統一管理的全國性市場。
到1997年底,我國 B股股票有101只,總股本為125億股,總市值為375億元人民幣,B股市場規模與 A股市場相比要小得多。
近幾年來,我國還在 B股衍生產品及其他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例如,1995年深圳南玻公司成功地發行了 B股可轉換債券,蛇口招商港務在新加坡進行了第二上市試點,滬、深兩地的4家公司還進行了將 B股轉為一級 ADR在美國柜臺市場交易的試點等。
H股,即注冊地在內地、上市地在香港的外資股。
香港的英文是Hong Kong,取其字首,在港上市外資股就叫做 H股。
依此類推,紐約的第一個英文字母是 N,新加坡的第一個英文字母是 S,紐約和新加坡上市的股票就分別叫做 N股和 S股。
自1993年在港發行青島啤酒 H股以來,我國先后挑選了4批共77家境外上市預選企業,這些企業都處于各行業領先地位,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中國經濟的整體發展水平和增長潛力。
到 1997年底,已經有42家境外上市預選企業經過改制在境外上市,包括上海石化、鎮?;?、慶鈴汽車、北京大唐電力、南方航空等。
其中有31家在香港上市,6家在香港和紐約同時上市,2家在香港和倫敦同時上市,2家單獨在紐約上市(N股), l家單獨在新加坡上市(S股)。
42家境外上市企業累計籌集外資95.6億美元。
普通股
普通股是指在公司的經營管理和盈利及財產的分配上享有普通權利的股份,代表滿足所有債權償付要求及優先股東的收益權與求償權要求后對企業盈利和剩余財產的索取權。
普通股構成公司資本的基礎,是股票的一種基本形式。
現上海和深圳證券交易所上進行交易的股票都是普通股。
普通股股東按其所持有股份比例享有以下基本權利:
(1)公司決策參與權。
普通股股東有權參與股東大會,并有建議權、表決權和選舉權,也可以委托他人代表其行使其股東權利。
(2)利潤分配權。
普通股股東有權從公司利潤分配中得到股息。
普通股的股息是不固定的,由公司贏利狀況及其分配政策決定。
普通股股東必須在優先股股東取得固定股息之后才有權享受股息分配權。
(3)優先認股權。
如果公司需要擴張而增發普通股股票時,現有普通股股東有權按其持股比例,以低于市價的某一特定價格優先購買一定數量的新發行股票,從而保持其對企業所有權的原有比例。
(4)剩余資產分配權。
當公司破產或清算時,若公司的資產在償還欠債后還有剩余,其剩余部分按先優先股股東、后普通股股東的順序進行分配。
優先股
優先股相對于普通股。
優先股在利潤分紅及剩余財產分配的權利方面優先于普通股。
(1)優先分配權。
在公司分配利潤時,擁有優先股票的股東比持有普通股票的股東,分配在先,但是享受固定金額的股利,即優先股的股利是相對固定的。
(2)優先求償權。
若公司清算,分配剩余財產時,優先股在普通股之前分配。
注:當公司決定連續幾年不分配股利時,優先股股東可以進入股東大會來表達他們的意見,保護他們自己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