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牛市的時期
(1)對比大盤走勢,與大盤比擬強弱,了解主力參與水平。
包含其攻擊、護盤、打壓、不參與等情況可能,了解個股量價關系是否正常,主力拉抬或打壓時動作、真實性以及目標用意。
了解一般投資者的參與水平和熱忱。
(2)了解當日k線在k線圖中的位置,含義。
再看周k線和月k線,在時光上、空間上了解主力參與水平、用意和狀況。
(3)對漲幅前2版和跌幅后2版的個股要看的特殊細心。
了解哪些個股在悄悄走強,哪些個股已是強弩之末,哪些個股在不計成本的出逃,哪些個股正在突破啟動,哪些個股正在強勁的中盤,也就說,有點像人口普查,了解各部分的狀況,這樣能力對整個大盤的情形基礎上了解大概。
(4)在了解個股的進程中,把那些處于低部攻擊狀況的個股挑出來,細心察看日K線、周K線、月K線所閱歷的時間和空間、地位等情況良好的,剔除控盤嚴重的莊股和主力介入不深和游資阻擊的個股,剩余的再看一下基礎面,有最新的調研報告最好調出來看一下,符合的進入自己的自選股。
看漲幅在前兩版的個股,看他們之間有哪些個股存在板塊、行業等接洽,了解資金在流進哪些行業和板塊,看跌幅在后的兩板,看哪些個股資金在流出,是否具有板塊和行業的接洽,了解主力做空的板塊。
須要闡明的看幾板適合重要看當日行情的大小,好多看幾板,差看前后兩板就可以了。
2、看自己的自選股
察看是不是遵照自己預想的在走,檢驗自己的選股方式,有那些過錯,為什么出錯,找出原因,改良。
看那些個股已經呈現買點(買點自己定的,依照什么尺度也是你自己定的)的個股,你要做一個投資規劃,包含怎么樣情況怎么買,買多少、多少價錢、止損位設置等。
一般A股的牛市持續的時間是一年左右,熊市的周期是4年左右,所以牛市每4年一次。
這其實并不是一個必然規律,只不過因為市場本身具有一定的波動性,有一定的長周期。
在這樣的大前提下,我們經常會用后視鏡的眼光來看之前的行情,進而對后市作出預測。
A股的行情一直以來都是牛短熊長,牛市每4年左右來一次。
一、我先講一下當前A股的基本情況。
我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這個特點,目前的專業性越來越強,同時也在呈現結構性行情的趨勢。
在這樣的趨勢之下, A股的牛市時間可能會進一步放長,牛市和熊市之間的區別也沒有那么大了。
因為當前是結構性行情,所以牛市的時間可能會延續到一年到三年之間,熊市的時間可能會更為漫長。
二、 A股的牛市每4年一次。
A股的行情比較特殊,熊市的周期特別長,然而牛市的周期特別短。
如果我們參考以前的經驗的話, A股的行情大概每4年會來一次牛市。
有時兩年會來一次小的牛市,有時5年7今年會來一次大的牛市。
但不管怎么樣,如果你想了解以前的行情的話,你可以大致理解為每4年會有一次牛市。
三、我們需要用進步的眼光來看之后的行情。
關于投資的問題,我覺得我們不能總是用以前的經驗來分析以后的行情,我們的眼光需要更為敏銳,同時也需要有更為開放性的思維。
在我個人看來,這今后可能會走出慢牛的行情,雖然我不能保證牛市的行情會走10年以上,但以后牛市的波動率會越來越低,牛市的持續時間也會越來越長。
在結構性行情之下,我們也許真的會遇到股市的黃金時代。
中國股市一共來了十一次牛市,分別為:
第一次牛市:1990年12月19日~1992年5月26日(96.05~1429)(一年半后,1380%);
第一次熊市:1992年5月26日~1992年11月17日(1429~386)(半年時間,-73%);
第二次牛市:1992年11月17日~1993年2月16日(386~1558)(三個月后,303%);
第二次熊市:1993年2月16日~1994年7月29日(1558~325)(17個月,-79%);
第三次牛市:1994年7月29日~1994年9月13日(325~1052)(一個半月,223%);
第三次熊市:1994年9月13日~1995年5月17日(1052~577點)(八個月,-45%);
第四次牛市:1995年5月18日~1995年5月22日(582~926)(三天,59%);
第四次熊市:1995年5月22日~1996年1月19日(926~512)(八個月,-45%);
第五次牛市:1996年1月19日~1997年5月12日(512~1510)(17個月,194%);
第五次熊市:1997年5月12日~1999年5月18日(1510~1025)(兩年,-33%);
第六次牛市:1999年5月19日~2001年6月14日(1047~2245)(兩年多,114%);
第六次熊市:2001年6月14日~2005年6月6日(2245~998)(四年多,-55.5%);
第七次牛市:2005年6月6日~2007年10月16日(998~6124)(兩年半,513%);
第七次熊市:2007年10月16日~2008年10月28日(6124~1664)(一年,-73%);
第八次牛市:2008年10月28日~2009年8月4日(1664~3478)(九個多月,109%);
第八次熊市:2009年8月4日~2012年12月4日(3478~1949)(三年多,-39%);
第九次牛市:2012年12月4日~2013年2月18日(1949~2444,23.56%);
第九次熊市:2013年2月18日~2013年6月25日(2444~1849)(四個多月,-19%);
第十次牛市:2013年6月25日~2013年9月12日(1849~2270)(兩個多月,15%);
第十次熊市:2013年9月12日~2014年3月12日(2270~1974)(六個月,-11%);
第十一次牛市:2014年3月12日~2015年6月12日(1974~5166)(一年三個月,162%);
第十一次熊市:2015年6月12日~迄今(5166-XXX)
中國股市是1989年開始試行的。
中國股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股市。
1989年開始作為試點,本著試得好就上、試不好就停的理念建立。
所以在1995年之前的股市運作中,最大的利空通常是中國股市試點要停、股市要關門這類消息。
后受“3.27國債期貨事件”影響,中國期貨市場于1995年進行全面的整頓清理,中國股市成為扶持的對象,這樣股市才由此迎來了真正的利好,轉而進入了大發展的時期。
中國股市最大的特點是國有股、法人股上市時承諾不流通,因此各股票只有流通股在市場中按照股價進行交易,然而指數卻是依照總股本加權計算,從而形成操盤上的“以少控多”的特點。
擴展資料:
股市交易規則:
T+1交割,T+1交收:交易雙方在交易次日完成與交易有關的證券、款項收付,即買方收到證券、賣方收到款項。
我國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對A股均實行T+1交收。
漲跌幅限制:證券交易所為了抑制過度投機行為,防止市場出現過分的暴漲暴跌,而在每天的交易中規定當日的證券交易價格在前一個交易日收盤價的基礎上下波動的幅度。
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實行10%的漲跌幅限制。
(ST股和未完成股改的S股漲跌幅限制為5%)